【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假日小队。
教学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书中58、59页图)(板书课题:假日小队)
二、新授。
1、看图说一说在这个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哪些活动?
(表演、拍照、浇树、收废电池等。)
2、从图中数一数唱歌的有多少人?伴奏的有多少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算的问题吗?还能提出用减法算的问题吗?书中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节目是今天假日活动的第几个节目?在它后面还有几个节目?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该怎样算?为什么?
(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3、老师手指照相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一卷胶卷有多少张吗,他们已经照了多少张?还有多少个小朋友没有照?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为什么?
(学生解答,集体交瘪时说说解题思路。)
4、老师手指浇水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他们俩一共要浇多少棵树?还有多少棵小树苗没有浇;求已经浇了多少棵,该怎样算?为什么?
(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5、让我们再去看一看收废电池这一组的同学今天收获怎样?说说她们各收了多少节电池?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谁收得最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收多少节?三人一
共收多少节?等等。)
6、你们开展过假日小队的活动吗?你能解决活动中的哪些实际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三、师生共同谈收获。
四、小结。
愉快的假日小队活动即将结束,同学们真是收获不少,希望下次假日活动再见。
第八课时作业设计。
1、一年级同学有32人,其中有10人去参观片展览,还有多少同学没有去?
2、学校体育组有40人,合唱队有58人,美术组有20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内容:分解质因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2、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回答质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二、引入新课
1、教学例2
把合数10、24和63分别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10=2×524=2×2×2×363=3×3×7
(1)一个合数可以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
(2)一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
(3)把合数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
2、区别几个概念
(1)质数,因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2)分解质因数,是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3)质因数要求因数本身必须是质数。
3、教学例3
把15、42、60分解质因数
(1)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什么是短除法
(3)练习
(4)注意: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除数一定要用质数,看被除数能被哪个质数,整除,就用这个质数去除,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反思:我认为这节课最重要的的是:
1、让学生理解短除法的意思。
2、分解质因数的时候,因数必须是质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分数及面积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知识,培养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梳理知识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合理的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1、复习”面积“和”认识分数“两个单元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看图想象提问题,能交流、合作、梳理、概括地学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彩笔、智慧星(奖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复习
师: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妈妈给她买了一个大蛋糕,笑笑请好朋友来吃蛋糕。他们又唱歌又跳舞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一)好一个又香又甜的蛋糕呀!
猜一猜笑笑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块?这分吃蛋糕的情境使你们想到了曾经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知识。
(评析创设”笑笑过生日“的情境,引出复习内容(分数的认识),启发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二、分数知识,探求问题
1.小组交流(教材第67页1题、2题)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闯关
看谁硕果累累,每闯一关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第一关:独立完成教材67页第3题,互相讲解、互相检查、互相。
第二关:完成教材67-68页第4题、第6题,讲解计算方法,自我。
(2)问题接龙
①创设情境。
(继续播放课件1)笑笑把蛋糕平均分成8块,自己吃了一块,冰冰吃了3块,永全吃了2块。
②小组内自编问题。要求根据情境编出有关分数的问题。
③由小组轮流报题,全班抢答,答对一题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3)清查获奖个数,同桌互说收获与不足。
三、面积知识,实际应用
1.继续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今天笑笑过生日,俊伟怎么没来?他在忙什么呢?我们到他家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二:俊伟铺地砖。)原来他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看到俊伟铺地砖的情境,猜一猜他可能用到哪一方面的知识?
2.知识,加深理解(教材68页第5题)
(1)小组合作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1)粗心的俊伟
俊伟收集了一些面积数据,可是忘了写单位。
①请你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②与同桌交流,。
(2)洒水车(教材68页第7题)
今天天气比较热,看,开过来一辆洒水车,路面变得湿润了。(播放课件)这里面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
(3)帮助俊伟解决问题
①播放俊伟铺地砖,猜测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A.俊伟房间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B.需要铺多少块边长为20厘米的地砖?
C.如果一块地砖3元钱,需要多少钱?
②挑战问题,巧妙解答。
(4)发散思维、摆火柴棍(教材68页第9题)
四、回顾自查,自我
师:这节课复习了有关分数和面积的知识,复习应用中,你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检查,情况如何?
第一课:快慢
教学内容: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二册P4-5页快慢
教学目标:
1.理解快慢的概念
2.应用:学会简单的练习
3.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教会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概念的建立
教学课时:5课时
一、复习
1.读123,跟老师读,请同学读
2.唱儿歌《十个手指头》:123爬上山,456翻跟斗,789拍皮球,伸出小手,10个手指头。
二、新授
1.导入: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出小乌龟跑第一,小白兔跑第二,请同学说一说哪种动物跑得快,哪种动物跑德慢。并教同学不要骄傲,懒惰的道理。
2.分析图1,师:小朋友在干什么?(骑单车)
叔叔在干什么?(开汽车)
根据平常的观察,骑单车快还是开汽车快?(汽车泡在前,单车跑在后,单车慢,汽车快)
3.请同学说说图2,两个小朋友游泳,谁游得快,谁游得慢?要求每一个小朋友都要说,不对的纠正。
4.堂上练习:在快的下面打√,在慢的下打⊿。先老师示范做一次,再让同学自几在黑板上做一次,然后让同学在书上写一次。
三:游戏
抢瓶子游戏:看谁跑得快能把瓶子抢回来。然后问同学谁快谁慢!回答对的表扬,回答错的改正。
教学反思
快慢这个概念对于同学来说比较容易理解,通过有趣生动比赛活动和平时生活的引导,同学们基本上都能理解这两个概念。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对于做习题感到烦厌,经常不配合老师。原因是习题太乏味,他不会做,令他没有信心从而讨厌做题。针对这一点我手把手教,并让他上黑板做,当他做对了,我就让全班同学表扬他。做错了,教他做对,鼓励他下次努力!
第二课:远近
教学内容: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二册P6-7远近
教学目标:
1.理解远近的概念
2.学会简单的练习
3.培养学习兴趣,并把概念应用在生活中
教学重点:教会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概念的建立
教学课时:5课时
一:复习
1.出试图,请同学回答哪个快那个慢,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回答
2.唱儿歌《十个手指头》:123爬上山,456翻跟斗,789拍皮球,伸出小手,10个手指头。
二:新授
1.导入:师:请同学看看窗外操场上同学们在干什么?
你们能不能看清楚他们的脸啊?(不能)
他们离教室远不远啊?(有点远),在黑板上写上远走廊的啊姨在干什么啊?
能不能看清楚啊姨的脸啊?(能)
啊姨离我们近不近啊?(近),在黑板上写:近
师:大家看黑板,一起跟老师读读这两个字,远近.上个星期我们学了快慢,这个星期我们一起学学远近!
2.分析图,图上有什么?(厕所,跟两个小朋友)
你们猜猜他们想干什么?(上厕所)
你们想一想那个小朋友能先上厕所(穿红衣服那个小朋友)为什么?(因为这个小朋友离厕所近,那个小朋友离厕所远)
请每个同学说一说:那个小朋友离厕所近,那个小朋友离厕所远
3.同学伸出小手,把手放在脸上,然后把手慢慢推开!师:手放在脸上离脸很近.推开就离脸远.
4.实物演示:先把凳子放在门旁边,说现在凳子离门近.然后把凳子放在离门远点的地方说现在凳子离门远.
堂上练习:看图说一说,小朋友离马桶和水抖,哪个近哪个远.要求每个小朋友都要说一说,说得不对的改正,说对的给予表扬.
三:游戏请走近老师和远离老师,走近老师的时候跟老师拍拍手,远离老师的时候跟老师挥挥手.
教学反思
远、近这两个概念相对于快慢抽象,经过一个星期的学习,还是几个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两个概念。或者教学不能很好的贴近生活,针对这一点,在平常生活中要注意教学,把概念融入生活中,让学生不知不觉理解概念。
第三课:厚薄
教学内容: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二册P10-11厚薄
教学目标:
1.理解厚薄的概念
2.学会简单的练习
3.培养学习兴趣,并把概念应用在生活中
教学重点:教会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概念的建立
教学课时:5课时
一:复习
1.出试图,请同学回答哪个小朋友离厕所近,那个小朋友离厕所远,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回答.
2.唱儿歌: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打到小公主。
二:新授
1.导入师:小朋友现在天气冷不冷啊?(冷)
数一数你们穿了多少件衣服啊?
暖不暖啊?请一个同学回答.(暖)
师:让老师摸摸你的衣服。嗯,衣服很厚。在黑板上写上厚。
冬天的时候我们穿厚衣服可以保暖,可以不怕冷。拿出一件薄衣服,大家看看这件衣服,这件衣服很薄,冬天只穿它就不够暖,容易感冒,大家要记住冬天的时候多穿厚衣服。在黑板上写上薄。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下题目:厚薄。读三次。大家想想怎样才叫厚,怎样才叫薄。
2.分析图:师:请同学看看黑板这两件衣服,请同学告诉老师那件厚,那件薄,厚的衣服看起来很大,肥肥的,摸上去很暖。薄的衣服看起来小一点,瘦瘦的。
师:请同学回答那件衣服是适合冬天很冷的时候穿的。引导同学说看起来很大,肥肥的,摸上去很暖。
3.实物辨别厚薄:拿出两件衣服,一件厚的衣服一件薄的衣服,请每一个同学摸摸,穿一穿。先穿厚衣服,老师引导说这件衣是厚衣服,看起来很大,肥肥的,穿上去很暖!再请同学摸摸薄衣服,引导同学说说薄衣服的.特点,薄衣服看起来小一点,瘦瘦的。
了解厚薄衣服的特点后,请同学回答那个衣服是厚衣服,那个是薄衣服。要求每个同学都能说出,错的及时纠正,对的表扬。
4.看图,辨别厚被子和薄被子。师:冬天很冷的时候,你想盖厚的被子,还是薄的被子啊?(厚)请看看这图,那个看起来厚点啊(同学议论)请同学回答那个是厚被子,那个是薄被子?为什么说它是厚的被子,因为它看起来很大,肥肥的,很暖。
三:堂上练习
看图说一说哪条裤子厚?哪条裤子薄?
在厚的衣服下画√,在薄的书本下画○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 二年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2.知道2的乘法口诀的含义,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视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编制并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谁来介绍一下你常做哪些家务活呢?板书课题:做家务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小明家做客,看看小明在家里做些什么。
(出示挂图)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摆一摆
师: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一双一双地摆)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根据摆的过程,批数填写在表格中。
组织全班汇报。
3、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师: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2)、请同学们根据表格列式乘法算式,然后和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3)、根据5的乘法口诀编制2的乘法口诀
(4)、整理2的乘法口诀。同桌交流怎样记口诀。
(三) 教学效果测评
1、对口令游戏。
(1)、教师说一句口诀,生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2)、同桌之间互相对口令,一人说口诀,一人说算式。
2、用1、2、3、4、5、6、7、8、9分别跟2相乘,得数画上圈。
3、口算练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集体评讲。
4、每人2只手,4人几只手?一只手5个手指,8只手几个手指?独立完成,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拓展练习
出示教材第17页,“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小组内说一说故事。想一想:淘气买书用了多少钱?售货员多少钱呢?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绿色出行。
【教学目的】
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进一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讲授】
教师:同学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我们一起
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
1.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2.讲授第1题。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学生:①xxxx年末汽车数量;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③xxxx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教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
汽车:49620000×0.16kg=7939200千克=7939.2吨
7932.2×15000=119088000吨
私人轿车: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吨,
6915.2×15000=103728000吨
3.讲授第2题。
教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
20÷60×45=15千米
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4.反思。
教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
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
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6.讲解第106页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讲解统计材料中的同比和环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绿色出行
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距离:
20÷60×45=15千米
小明爸爸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
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