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生物教案

生物实验教案

时间:2024-11-21 22:27:12
生物实验教案合集11篇

生物实验教案合集11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实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实验教案1

目的要求:

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材料用具: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的装置的用具材料。

方法步骤:

1、根据你的经验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建议参考课本上的插图制作饲养和观察使用的工具。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上,观察他的身体外形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节带共有多少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觉察体表是否有黏液?

(3)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3、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他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的粗细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他的运动及身体变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动作比较。

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讨论:

1、蚯蚓适于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3、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蚯蚓要在潮湿的土壤深层穴居?

实验二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作出假设:鸟的身体轻,受到地心引力小、鸟有翅膀、鸟的肌肉发达。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

提示:

1、你所观察的鸟(如家鸽,或其他善飞行的鸟)的体型是怎样的?这与它的飞行有什么关系?

2、将鸟的翅膀轻轻展开,你能否识别出在飞行中其主要作用的羽毛?这些羽毛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彼此重叠还是相互间留有间隙?想想这是为什么?鸟的翅膀成什么形态?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

3、摸摸鸟的胸部肌肉,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肌肉的发达程度怎样?

4、看看鸟的骨骼,可以发现胸部的骨头很突出,将胸骨特点与这块骨上附着的肌肉联系起来考虑,你会做出怎样的推测?

5、你所提出的假设都能通过观察来检验吗?如果不能,请你查找资料。

(见课本提供的资料,对你理解鸟的飞行会有所帮助。)得出结论:

你得出的结论是:

表达和交流:

实验三动物的绕道取食

背景

“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在前面介绍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失败的尝试,受到许多次轻微的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级,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失败”学会绕道取食。当然,也不排除不经过“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事物的可能性。

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就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提出你的探究问题。

你提出的问题是:

作出假设:

你所做出的假设是:

制定计划:

你所制定的计划中,应当包括: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动物,准备适当的食物,选好实验场所,设置障碍等。参考课文插图作为示例。

实施计划:

按你确定的计划进行探究。认真统计一下动物需要经过几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解决绕道的问题?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支持你的假设吗?你的结论是:

讨论:

1、跟同学交流这个探究的过程、结论和结果、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2、你对家养的小动物进行过学习行为的训练吗?它们有哪些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这些行为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3、这项探究活动对你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生物实验教案2

实验目的

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产生淀粉。

背景资料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没有叶绿体,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难点: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关键

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

盆栽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培养皿、石棉、镊子、火柴、三脚架、黑纸片、曲别针。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动物也是如此。那么人和动物的最根本的食物从何而来?难道绿色植物就不需要食物吗?非也。绿色植物每天也需要一定的营养,它不仅能自己供给自己食物,而且同时还给地球上其他几乎所有生物制造了食物,养活着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地球上其他的生物,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可见,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那么,究竟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我们能不能用实验来探究一下?

2.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师:昨天让大家按P119实验步骤1、2操作的盆栽天竺葵,做了没有?

生:做了。

师:好,今天大家按小组继续将昨天的实验按实验步骤3、4、5进行操作,小组各成员间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同时要注意安全。

生:完成实验。

学生甲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并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学生乙将酒精倒入小烧杯中。

学生丙准备酒精灯,并点燃酒精灯。

学生丁准备清水,并漂洗叶片。

学生戊滴加碘液。

师:通过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下边大家来共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细节。教师同时用投影打出小组讨论提纲:

1.为什么把盆栽的天竺葵在实验之前要在黑暗处放一昼夜?

2.为什么 ……此处隐藏16703个字……试剂的配制

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

使用时临时配制,将4~5滴乙液滴入2 mL甲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

苏丹Ⅲ溶液的配制 称取0.1 g苏丹Ⅲ干粉,溶于100 m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中,待全部溶解后再使用。

苏丹Ⅳ溶液的配制 称取0.1 g苏丹Ⅳ干粉,溶于50 mL丙酮中,再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50 mL,充分混合后即可使用。

双缩脲试剂的配制 取10 g氢氧化钠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烧杯)中,加水至100 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成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A。

取1 g硫酸铜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烧杯)中,加水至100 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成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蓝色)。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B。

生物实验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生物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学生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领悟“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三、材料用具

盆栽的天竺葵(或三角梅等绿色植物)、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酒、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打火机)、清水、试管夹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取一盆长势旺盛的天竺葵,对它进行暗处理两昼夜,再取多个黑纸片(根据学生实验的组数而定),对多个叶片的上下两面进行遮盖,并用曲别针进行固定。然后,把它放置到光下进行光照数小时后备用。

(二)导入

在我们赖以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个大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

设问: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它们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

(三)实验讲授

1、先找同学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并对本节课的材料用具进行清点,然后播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视频文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个实验的大体步骤和某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可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

2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四)实验过程

1、提前指导兴趣小组的学生将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启发思考: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

2、在经过黑暗处理的天竺葵上选取1~2片叶子,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然后将这盆小白菜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选取的叶子必须大小合适,颜色比较新鲜。

(启发思考:为什么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的目的?)

3、学生按照下列步骤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探究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1)、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启发思考:.取下遮光黑纸时,遮光部位与见光部位有明显差别吗?)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的绿色退去。

在本步骤的操作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酒精的量以能浸没叶片为准,三角架上垫上石棉网,大烧杯里倒入热水并加盖。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如果高度不够,可以在酒精灯下垫上书本,保证用外焰加热。酒精灯用完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盖子直接盖上。

(启发思考:为什么要放在酒精中而不是水中直接加热?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2)、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由于酒精的温度比较高,可以用镊子夹取叶片,避免用手直接拿烫伤手指。然后放入清水中来回晃,期间可以更换大烧杯中的水。直到水变得比较清为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时叶片颜色有没有变化?)将叶片取出放入培养皿中,不可直接放在实验桌上,滴加碘液,以免污染实验桌。

(启发思考: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注意: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强调应注意安全)(3)、观察实验现象:叶片光照部分便蓝。(4)、分析得出结论:

a.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

b.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五、总结(学生总结,归纳)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基本能够独立完成,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需要进一步要求学生划出关键词,加强理解记忆。

注意事项:

a.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实际是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b.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的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消耗完全而便于实验。

c.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的目的是让该部分不见光,易形成对比,验证光与制造有机物的关系。

d.酒精要隔水加热,直接加热不好控制温度防止发生危险。

e.碘液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4、整理实验仪器。

实验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分组讨论以上七个思考题。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完成这七个思考题,学生理解了每一个实验步骤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做实验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所以学生能很容易的根据叶片颜色的变化而得出结论。在这里有的学生的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究性试验强调学生大胆置疑、主动参与、共同合作,在其中设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生物实验教案合集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